按人才培養主要功能,劃分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應用技能型4種類型。
在上海,全城60多所高等院校,在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不同的賽道上“比學趕超”。但也有以工科為傳統特色的個別高校,學科專業“大而全”,專業設置數量重於質量,比如包括商科、管科等,結果非工科專業比重過半💈、反超工科。
正值2024年終“考評季”,上海以高校分類體系為“指揮棒”🎫,在連續7年開展全覆蓋的分類評價基礎上📔,轉入迭代升級階段👨🏻🔧,引導四大類型高校站在4條隊列中爭做“排頭兵”,更好適配國家重大戰略和全市產業發展所需。
每所大學既要“理工農醫”,又要“文商藝管”🤏🏽,不可能都“全面發展”為綜合性院校。“千校一面”同質化,成為困擾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頑疾🐻❄️。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類型高校🌲,更易導致辦學資源的結構性失序👰🏼♀️。為此,上海早在2018年起施行國內首部高等教育地方性法規《上海高等教育促進條例》,依法明確高校分類體系🥎,按人才培養主要功能,劃分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應用技能型4種類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13所: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東師大、東華、華東理工、上大、上海交大醫學院、復旦上海醫學院🚣🏻、上海財大🤰🏽、上外🍎、上科大😝、上紐大🚆👰🏼;應用研究型10所:上中醫🤘🏿、意昂2工、上海師大、上海海事、上海海洋、上海外經貿大♛、華東政法、上體🦹🤟🏼、上戲、上音👰♂️;應用技術型17所🫸:應技大、工程大、電力大學⚧、電機學院、二工大、立信會計金融、商學院、健康醫學院、公安學院、海關學院、上海政法、視覺藝術學院、杉達學院、建橋學院👨🏼🦱、上外賢達學院✵、上海師大天華學院👨🏼🔬🎣、興偉學院📬;應用技能型超過20所,包括版專、城建、電子信息、工藝美術、中僑、旅專、農林等一批公民辦高職高專等。
今年💇🏿♀️,根據市委市府《關於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及配套出臺的《上海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十大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6年)》,上海在分類評價整體架構上,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通過年度優化🔭,形成評價新機製💜。
華東師大上海人工智能金融學院實驗室
30日在華東師大舉行的國家教育宏觀政策論壇年會暨上海教育督導論壇上🧗♂️,上海市教委總督學平輝透露🙅,經過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最終確立了重點任務年度考評、辦學情況常態評價和實地督導調研的“三位一體”改革方案🧚🏻♀️。除延續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常規體檢”外,首年實行“任務清單”🈂️,分為政府指定任務和學校申報任務兩類。
重點任務年度考評,含14項政府指定任務。四大類型高校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任務數量最多🛀🏽💆♀️,合計承擔106項次,平均每校承擔超過8項任務👲🏽,其次為應用研究型高校,也合計承擔任務達76項👨🏻🍳。這些“規定動作”中,按照今年出臺的《上海市強化重點領域人才精準供給 動態調整高等學校招生結構規模實施方案》,招生結構調整是一大重點。
比如🧝🏻♀️🍩,為落實“學科專業布局優化調整計劃”和“特定領域急需人才精準培養計劃”,任務6——“本科招生結構調整”主要采取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相結合的方式,引導高校調整優化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擴大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招生規模和比例🧖🏼♂️🧑🎤。而任務8——“優化調整學科布局”主要引導高校面向前沿領域和產業所需,主動推動學科布局優化調整,調整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科👩🏻🚀。
同時,各校依據自身類型,可申報學校任務,作為若幹“自選動作”。如打造X+AI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任務主要目標定於建成AI及AI與學科融合課程50門☪️;又如“住企聯合培養”任務結合“產教深度融合協同育人計劃”👨🏼🎓,目標定於構建“校企聯合、工學一體”的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新模式與新生態。
“以分類評價牽引高校改革發展🏌🏿♂️。”平輝表示,下一步,根據新製定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要求,按照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等基本辦學和發展定位🧱,區分綜合性、特色化的基本方向🧏,細化支持理工農醫、人文社科💒👺、藝術體育等高校差異化發展🪜。
來源:上觀新聞
原文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