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滬江學院《詩經》導讀課100余名學生的課堂上,主講教師劉永博士邀請到了無錫市夢溪梅庵派古琴藝術傳習所理事長🧞、古琴梅庵派第四代傳人巢錫蘭老師,用“古琴詩樂”的形式共同演繹了《詩經》名篇《秦風·蒹葭》🌷,展開了一場江南琴文化與北方方言吟誦的碰撞。
課堂現場演奏
首先🏌🏻♂️,劉永從三家詩和毛詩的視角,結合朱熹、方玉潤🐂、王國維等歷代學者的觀點,深入講解了《蒹葭》這首詩🧀,並帶領同學們分別用唐調和普通話進行了吟誦🈺。接著,巢錫蘭以《梅庵琴派與江南》為題,分享梅庵琴派的歷史淵源和傳承👼🏽,闡明梅庵琴派的特色及其與江南文化的關系✖️🧙🏿♀️。伴隨著巢錫蘭的古琴演奏,劉永用他的方言微山話吟誦了這首由他們共同原創的古琴詩吟誦《蒹葭》。最後🔴,巢錫蘭還現場為同學們演奏了梅庵琴派的經典代表曲目《長門怨》🫰,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詩經》文本講解與江南琴文化的融通🤵🏽、古琴演奏與北方方言吟誦的結合是《詩經》導讀課“古琴詩樂”表現形式新呈現,也是江南文化與北方文化、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美學碰撞👮🏼♂️。同學們不僅仔細體會了與用唐調和普通話吟誦這首詩的不同之處💤,還更深地理解了《詩經》之“十五國風”的地域差異,在融合課堂中獲得了美感的愉悅和審美的提升。
供稿:滬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