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做好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擦亮育人底色🩸,中英國際學院在本學期開展“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思政領航計劃,通過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打造特色德育課程🧑🏻🎄,樹立學生文化自信,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在國際舞臺上的弘揚者。
牢記青年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把握時代機遇
青年強則國家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史玉老師應邀作“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大學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專題講座2期🙏🏽,兩百余名學生到場聆聽。史玉老師聚焦時代背景,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當今的世界格局和我國的發展方向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帶領同學們縱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進程♗。她向同學們講解了何為“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大學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機遇與挑戰並存。面對就業壓力增大、AI代替人工等挑戰時👮🏼♀️,大學生只有增強自身專業技能,培養創新思維😟🫵🏿,方能把握時代機遇🟡,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史玉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
貢獻青年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守護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青年為先。學院邀請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專家蔣華福作“把握國際國內戰略環境,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專題輔導報告。他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論述,緊扣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根本遵循🎅🏻,深刻闡釋了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和國際國內戰略環境,剖析面臨的六大國家安全風險挑戰🔺,分析了全球安全格局及其對我國國家安全形勢的影響。高校是政治安全的重要陣地,而青年學生則是不同意識形態爭奪的重要群體👩🦰🧐,尤其作為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青年學生更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安全和校園安全。
蔣華福老師報告現場
堅守青年初心,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厚植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滬江學院副教授翟墨老師作“杜甫:詩聖和他的時代”專題講座2期。她圍繞“杜甫形象”展開了討論👱🏼,對比了兩個不同時期不同作詩風格的杜甫,從少年時期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個人抱負的追求到晚年時期轉向現實主義🧆,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詩歌風格的轉變體現了杜甫個人經歷的變遷和情感的深化👤。同時⏫👂,通過講述“杜甫姑母舍子救侄”“杜甫仕途受挫後北投”“修建杜甫草堂”等故事☝️,引導學生重新建構對於杜甫及其時代的文化知識🏊🏽♂️,感受杜詩的藝術成就、思想境界與人文關懷,並從“時代與個人”立場出發🪭,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時代關懷。
翟墨老師帶領學生共同追憶杜甫和他的時代
本次“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系列講座作為中英國際學院思政領航計劃之一,是中英國際學院將思政教育主陣地與德育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一次積極探索,有利於進一步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功能🤌,優化中外合作辦學思政工作體系,助力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領域更好地成長成才,最終將其培養為富有家國情懷、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供稿:中英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