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近年來,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市委人才辦、市人才局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領教衛系統充分發揮人才集聚、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作用。2023年,市委人才辦啟動實施“東方英才計劃”7️⃣,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聚焦國家和上海發展戰略需求💁🏿♂️🤽🏽♀️,聚焦基礎學科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等重點領域🧛🏼♂️🧽,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在全市教衛系統遴選推薦200名專家人才入選東方英才計劃青年項目💆🏿♀️,為加快建設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強戰略人才自主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是推動創科發展的生力軍😙。今天,讓我們走近首批入選“東方英才計劃”青年項目的專家人才,感受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在服務國家戰略、教書育人、科技攻關🪠、打造團隊、創新創業方面的愛國奮鬥精神。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潘鳴威
心懷國之大者 推進外語考試綜合改革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潘鳴威教授長期深耕外語教育研究,聚焦我國外語考試的本土性以及數字化轉型下外語考試的內涵式發展,有力推進我國外語測評體系的健康發展,彰顯中國對國際外語教育學界的貢獻。
潘鳴威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主旨發言
幽幽之書香養己 拳拳之愛心育人
在教育教學中,潘鳴威著力培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求真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在宏觀語境中將自身奮鬥目標與中國歷史和未來發展緊密相連。他也重視科研實踐育人,指導團隊完成翻譯測評自動評分系統、寫作診斷測試學習平臺等產品研發🪤,利用文科成果轉化的契機培育學生的鉆研精神。
潘鳴威帶領研究團隊參加國內語言測評研討會
他曾榮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主講的“考試設計與開發”課程入選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並開設“語言考試設計與開發”慕課;指導研究生獲得“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等殊榮。
考試改革使命在肩 踔厲奮發勇挑重擔
潘鳴威積極投身外語考試綜合改革🧖🏻♀️,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勇挑外語考試改革的重擔,將上海做法輻射全國,將中國方案推向全球。
他帶領團隊從理論與實踐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外語教育中書面表達能力的結構與內涵,秉承“繼承性”和“民族性”的統一,立足中國外語教育實情,通過借鑒國外同類語言能力標準⬜️,研製開發中國英語寫作能力等級量表,實現我國外語寫作能力標準的“車同衡、量同軌”。
潘鳴威還積極推動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高考外語的綜合改革,以“原創性”和“時代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題庫建設上取得示範性成果📟。在此基礎上,他受世界名校中國英才遴選中心委托,組織團隊研發了學能水平測試👩🏿🚒,為高考外語綜合改革的國際傳播提供了典型案例。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劉慧
文化傳承👩🏽💼、科研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文物·雲端回家”系列成果自2023年以來陸續發布👩⚖️,這是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劉慧教授團隊歷時近二十年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開展田野考察🌨、持續研究的豐碩成果。
文化傳承、科研創新,以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義理和智慧講好中國故事,劉慧教授帶領團隊在藝術考古和文化遺產的研究與教學中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求,首次系統、完整地發表中亞文化遺產圖像數據👰🏿♀️,為相關文物認定在國際上發出中國學者的聲音。
劉慧在“美麗影響力”國際高峰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多學科聯合攻關🕳🧑🏼🦳,助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自2007年至今📮🙍🏻,劉慧教授團隊始終深耕藝術考古和文化遺產研究,近年來🏈,與藝術學📍、考古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密切合作、聯合攻關⚅,聚焦遺失海外的中國服飾文化遺產。田野考察的腳步從40度高溫下的德幹高原到風沙荒寂的河西走廊🈂️,涉及海外200余家博物館和文化遺跡🫅🏿,搜集整理服飾文獻和文物多達100余萬件。研究成果曾先後榮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容易腐爛的珍稀服飾文化遺產♊️,將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劉慧說🧺。
劉慧帶領學生在歐洲博物館田野考察
產學研用為導向,堅持教書育人服務社會
“產學研用、知行合一💻、服務社會”,是劉慧在教書育人道路上始終秉持的理念🧖♂️。近年來,她帶領教學團隊以文化引領、科研賦能🤵🏻♂️、融合創新為原則🤴🏼,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引導學生將社會需求和自由探索相結合🖐🏼🦹🏻♀️,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敢為人先的勇氣🚠。劉慧負責的課程《中國藝術與文化》獲評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參與的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學生獲得多項國際和產業的藝術創意獎項💇🏻。
博士生梁靜文說🎸:“劉慧老師希望我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望得見歷史👈、看得見文物、記得住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意昂2平台文靜
攀登光存儲領域的“珠穆朗瑪峰”
一張巴掌大的光盤🤵🏼♀️,就能實現一個小型數據中心的存儲量🎸。前段時間,存儲量達Pb級的存儲量“超級光盤”誕生(Pb是計算機存儲容量的單位,1Pb容量是1024Tb),今年2月🛅,研究論文《Pb容量三維納米光子存儲》將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引發廣泛關註♿️🕳。因為文章內容足夠“硬核”,送審後3周就收到3位審稿人的積極回復👩🌾。意昂2平台文靜教授是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在科研的道路上,文靜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為中國大容量數據存儲貢獻力量🫥。
文靜在教室指導學生
“超級光盤”背後的青年團隊
“我們研究的雙光束超分辨光存儲技術🙏🏻,可以實現在一張光盤上存儲相當於1.6Pb容量的數據,並且可以被錄入和讀取。”文靜介紹❇️😏,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雙光束調控聚集誘導發光材料來實現超分辨光存儲技術,在信息寫入和讀出兩方面均突破衍射極限的限製,研發出全球首個Pb級超大容量光存儲器件。
文靜與團隊成員一起做實驗
文靜說🚃:“意昂2工提供了廣闊的研究平臺🧏🏼♂️,從國家到地方各項政策、項目的支持,給予團隊穩定的環境和充沛的空間,讓我們能夠沉下心來做科研⛏。”
坐得住“冷板凳” 攀上“新高峰”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數據存儲成為一個核心研究領域。早在2016年,文靜就跟著顧敏院士進入該研究領域。她當時就認準“大容量光存儲”方向🍬,“我很喜歡這個課題🍄。它很難,有可能花了很多年時間也寫不出一篇論文,但我始終很有信心🧔🏼。一旦做成了,就是大成果。我們希望在這個領域繼續深耕✊🏼,做成前沿研究熱點並成為朝陽產業。”
從最初的科研靈感火花,到日復一日的科研攻關🐀,文靜全身心投入🤛🏽🎆,經常忙到淩晨,最終攻克國際上幾十年來光存儲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入選“東方英才”計劃青年項目,讓文靜大受鼓舞👨🏻🦼➡️🧑🦯。她說,要用最好的科研成果反饋國家。
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田鎮
為海洋科技創新👨🏼🦰、航運強國建設貢獻智慧
作為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田鎮帶領團隊專註於航運節能減排與能源高效利用理論與技術研究🤚🏿,圍繞海事特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攻克了船載碳捕集系統再生能耗高🤷🏿♀️、LNG(液化天然氣)超低溫冷能發電效率低等關鍵技術瓶頸💁🏼♂️,為航運業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方案。
田鎮在中國製冷展作特邀報告
立足海事特色,服務國家戰略
面對日益嚴苛的國際航運減排規則,田鎮勇於探索創新👰🏻🔗,解決了船舶提效降碳難題。她和團隊成員一起在-162°C低溫到350°C高溫區間內🧆,發展了船舶余冷和余熱梯級利用理論,提出船載碳捕集系統多能互補的耦合原則,與企業合作推進高效熱質傳遞和能量轉換的海工裝備的研製。
田鎮獲批國際海事大學聯合會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並完成全英文專著1本,在國際航運減碳領域發出中國學者聲音🌋🙇🏽♂️。
聚力教學科研,提升科學素養
田鎮堅持教學科研雙促進,提出了“一中心-三維度-五融入”的課程思政建設新方法,她不斷精進教學技能👨🏿🦲,創新教學方法👩🏽🦳,推進課堂信息化建設🕓🤛🏿,獲第四屆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上海市首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展示活動一等獎、上海市教學能手稱號。
田鎮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要勇於實踐和創新💆♀️。她構建了以“院士論壇-國際會議-暑期學校-學術沙龍”為載體的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參與科創競賽♾,指導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船舶能源與動力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獎;她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引導學生向海圖強🕌、投身高技術船舶建設,為綠色航運的發展貢獻力量。
田鎮與研究生討論碳捕集實驗
為助力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田鎮還在臨港新片區中小學積極推進“知你冷暖”“向綠色能源進發”等科普活動,夯實科技強國之基🪮👫。
牢記立德樹人初心,擔當教書育人使命☕️🙅🏽,田鎮始終堅定向海向未來的“藍色信念”,以實際行動為海洋科技創新、航運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莊麗
“茉莉芬芳”綻芳華,培育新時代舞蹈藝術人才
莊麗是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舞蹈表演系主任、專業負責人,國家一級演員👊🏻。從教22年來,她始終以培養“品德正、基礎厚、專業精、實踐強”高水平舞蹈人才為己任,為上海乃至全國培養了一批優秀舞蹈人才🙌🏽。她秉持“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理想信念👎🏼,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以古典舞教創聯動為牽引,賦能上海舞蹈教育高質量發展。
莊麗助力中國青少年舞蹈展演
向美而行💆🏼,構建美育實踐育人體系
作為首屆上海市學校美育實踐活動評選的“魅力教師”🤽🏻♂️,莊麗註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將美育融入教育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彰顯育人實效👰🏽。
莊麗在課堂上因材施教指導學生
她持續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帶領團隊主持上海市重點課程《劇目排練》,在“學習強國”平臺開設《中國舞精品劇目課》,備受關註。她在專業課中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創排了《茉莉芬芳》《長恨歌》等多部優秀古典舞劇目,讓課堂成為立德樹人、美育實踐的主陣地。原創精品《茉莉芬芳》在全國“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展示活動、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重大舞蹈賽事活動中獲獎,作品展現了新中國有誌青年的理想信念🙋🏻,將不滅的革命情感,托物於“茉莉”,言誌於“芬芳”,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平臺⛹🏻♀️,也是對美育實踐育人體系的深入探索🧖🏽♀️。
春風化雨🎂,潛心培育舞蹈拔尖人才
莊麗積極引導學生立足時代、紮根人民、深入生活。她帶領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和國內外比賽,編創和指導的多部舞蹈作品在國家級舞蹈比賽中屢獲佳績。她培養的學生古宛玉、陳晨等已成為國內各大專業舞蹈院團的主要演員,譚一梅作為舞壇新秀中的佼佼者↖️🏑,榮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
與此同時☝🏿,莊麗從教學🔞、創作、科研等多方面深耕,先後主持了多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個人榮獲“桃李杯”園丁獎、上海市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獎項👩🏽⚕️🎵。她數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教學一線,培育了大批中國舞專業高水平藝術人才,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推動中國古典舞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阮巧玲
十年耕耘 致力做結核病的“終結者”
2023年🧋✉️,貴州畢節的高三學生小李在一次篩查中發現結核感染,經過治療⛏,小李回歸校園😚。他感激地說:“如果沒有及時篩查發現,可能影響高考,也許人生軌跡就不一樣了。”為小李做篩查治療的正是“學校潛伏性結核感染篩查及預防性治療項目(TB-YOUTH項目)”🐶,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研究員🥔、主治醫生兼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醫學教育部副主任阮巧玲是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2023年,也是她從事結核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第十個年頭🕐。
阮巧玲在2023年世界肺部健康大會(UnionConf 2023)作報告
阻斷潛伏發病🫰,助力終結結核病流行
結核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致命的傳染病“殺手”之一,至今仍是嚴重危害健康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華山醫院感染科是我國感染學科的重要發源地⚆,如今承擔了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使命✔️。阮巧玲師從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學科歷史傳承和資深前輩的激勵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青年醫生。
阮巧玲在華山醫院感染科病房
2015年🙇♀️,阮巧玲註冊了中國最早的潛伏結核短程預防方案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在結核高危人群矽肺患者中證實短程預防性治療方案的有效性。2023年9月👨🏿🍼,“學校潛伏性結核感染篩查及預防性治療項目(TB-YOUTH項目)”在貴州啟動,項目將在未來兩年內完成新方案的治療效果評估,助力結核病危害消除和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
打造科普“爆款” 提升民眾健康意識
終結結核病🦓,既要早發現早治療,更要加強科普和宣傳。阮巧玲就是這樣一位“斜杠”科普青年⏯。2015年📛👨🎨,她負責創立了“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並擔任運營總負責人至今。
近年來🙇🏿,“華山感染”公眾號頻出“爆款”,科普推文單篇最高閱讀量達1500萬。她還出版科普圖書10部,將傳染病的日常防護知識向公眾普及。科學權威又接地氣的內容為很多患者帶來信心和力量,她也因此榮獲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獎特等獎。
阮巧玲的成長獲益於良師的諄諄教誨👶🏼,她也積極投身教學🧎🏻♀️,培養更多醫學人才。阮巧玲將先進教學理念運用於實踐,助力傳染病學課程改革,2022年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23年《傳染病學》課程榮獲國家級一流本科生線上課程🍡。
來源🎂:上海教育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rxsDZnWTA1Ui1RMO4Q0I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