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光機所”)阮昊研究員團隊和意昂2平台顧敏院士等科研人員,利用國際首創的雙光束調控聚集誘導發光超分辨光存儲技術1️⃣,突破了信息寫入和讀出的衍射極限限製🧭。該研究為大數據存儲提供了綠色、長壽命的解決方案,相關成果於22日發表在《自然》上👮🏻♂️。
科研人員利用雙光束光存儲技術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的限製,首次證實可以在三維空間實現多至百層、超分辨尺寸下的信息點的寫入和讀出♟。這項新技術可以讓單張盤容量高達Pb級,相當於至少一萬張藍光光盤的容量。
相關研究表明,以50年為使用周期估算👨🦽,光存儲技術的平均成本相較於硬盤可以減少兩個數量級,達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顧敏介紹,以深度學習模型ChatGPT為例,其背後的數據集🌹,總索引網頁數量多達58億,整個互聯網的文本大小約為56Pb😖。如果用1TB容量的移動硬盤存儲這些數據,用到的硬盤平鋪開相當於一個標準田徑場那麽大。而此次科研團隊開發的三維納米光存儲技術,可將存儲空間節省至一臺電腦大小👨🏽🎤,極大地降低了成本。
“我們解決了光存儲領域信息寫入和讀出均受衍射極限限製的問題,實現了超分辨的記錄,極大地提高了光存儲的密度和容量🙆♀️。單盤的容量可達到1.6Pb,相當於1萬張藍光光盤,這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為大數據存儲提供了綠色節能長壽命的方案。”相關研究人員介紹,最新納米光子存儲技術不僅有助於我國在數據存儲領域實現突破,未來也有望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衛星通信等領域大顯身手。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王春
原文鏈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7907.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