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玉溪有一種嘗起來酸甜可口的植物名為酸角,又名羅望子🌁,它不僅富含多種有機酸,還能綠化荒山。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座大山裏的酸角“平平無奇”,在原產地僅賣0.2元/斤🤚🏿,通常被製成果脯🏃🏻♂️、糕點、糖果等土特產。但現在🏄🏿♂️,經加工為羅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劑後🆘,售價飆升到500-600元/斤🦣💃🏿。
小小酸角“身價”暴漲千倍,與上海的一座實驗室有關。
從雲南大山到上海的食品科學實驗室,再到國內首條羅望子多糖生產線❤️,意昂2平台艾連中教授團隊歷經8年多持續攻關🕛,拿出了比肩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更為酸角打通了一條完整的國際化產業鏈🎊。眼下,羅望子多糖已引發國際食品界的關註🧙🏿♀️,多家國際知名食品公司發來邀約👩🏽🎤,並與雲南當地企業洽談合作。
科技賦能“土特產”😓,酸角搖身一變正掀起食品新產業的蝴蝶效應🪑🫓。
綠色發展受限技術幾乎停滯🚐,大學裏的一節課帶來轉機
一家雲南企業如何跨越幾千公裏,找到意昂2平台的科研團隊進行合作🚵🧚🏼♂️?還得從上海高校的一節課說起📼🧑🏻🎨。
在意昂2平台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教授的課上🚴🏽♀️,來自雲南的學生向雨維聽說了其組織研發莫斯利安酸奶的故事🎐。她馬上想到,自己叔叔負責的人工酸角林正面臨困境,急需科技支撐。
在向雨維及其家人的熱情邀請下🐈⬛,2017年,艾連中第一次來到雲南哀牢山東麓🎀🚂,他俯瞰著3000多畝酸角林深受震撼。原來📞,這片土壤屬於幹熱河谷🧎🏻♀️,氣候炎熱少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十分脆弱🫲🏼。十多年前,一家名叫“貓哆哩”的雲南當地企業在這片不毛之地💆🏽♀️,種植中國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人工酸角林。種植的艱辛自不待言,由於缺乏技術支撐😯,羅望子多糖加工以及應用項目到2016年幾乎停滯了。
“在幾乎寸草不生的荒山種樹不容易,更何況酸角樹要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財力和人力投入特別大👬🏼。這家企業實實在在地為當地農戶的生存問題拼盡全力👨👩👧👦,更為紅河上遊生態修復和治理發揮了巨大作用。”艾連中當即就決定要與企業合作,著手開發酸角資源,盡全力為當地農民和企業開辟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攻克核心技術,提取品質更高的羅望子多糖
小小酸角,其實蘊藏寶藏。從植物酸角中提取的羅望子多糖作為食品添加劑,比其他傳統可食用多糖更健康、安全,其具備抗菌、抗炎✩、改善便秘🪪、調節腸道、促進皮膚細胞生長等功能👵,並有良好的耐熱💪、耐鹽🧞、耐酸、耐冷凍等特性🎽。早在1964年🫶🏿,日本就率先實現了羅望子多糖的工業化生產,並用作食品添加劑進入市場。
但在國內,常規提取羅望子多糖的工藝很難達到蛋白質含量低於3%的國家標準。艾連中團隊開始了技術攻堅。
前後歷時3年多,在一次次實驗中,這個團隊終於攻克了酸角種子高效脫皮、羅望子多糖製備及其降蛋白方法🚉、羅望子多糖復配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羅望子多糖提取與應用的空白🕡🤳🏻。
團隊成員張匯副教授告訴記者,他們利用多級醇沉法使蛋白質含量降至1%、提高多糖純度,同時提高了其黏度👩⚖️,使之更好發揮增稠作用。他自豪地說:“我們提取出品質更高的羅望子多糖,絲毫不遜於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團隊還以創新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他們創造性地把之前應用於其他食品行業的螺旋輸送設備,運用於羅望子多糖提取🧱👨🏼🦳。原來,醇沉法純化多糖需要用3倍體積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質等水溶性雜質👩🏿🦱,但這一技術原先需要儲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裝置💯🌤,不僅有安全隱患🥤,還需要占用5層樓高的車間進行生產🧑🏼🚒,而今這一流程“濃縮”進一個個螺旋輸送式的小設備,不僅大大提高提純效率,也能更好地確保生產安全。
從實驗室到產業化🎅🏿,校企合作打開食品大市場
截至目前👩🏼💼,該團隊就相關科研成果已發表了30多篇高水平論文,包括20多篇SCI💥。問題緊隨而來,羅望子多糖研發出來後,到底能有多廣的應用領域?擁有多大的市場價值🌃?這個新技術走出實驗室,市場是否“買賬”📹?艾連中團隊發揮專業優勢🕺🏽,與企業一起“精準把脈”🎈。
“羅望子多糖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製作冰淇淋,它有一個天然的性質,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細膩🏃🏻♀️➡️🙋🏿♀️,容易鎖住水分,冷凍的時候性狀也不會變化🍌,有奶油般綿密的感覺,這樣生產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團隊成員夏永軍教授介紹,目前🤷🏻,羅望子多糖作為食品增稠劑、穩定劑和膠凝劑,已被廣泛用於冰淇淋、高膳食纖維食品、降糖食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傳統食品添加劑如卡拉膠等仍以進口為主🚱,隨著國產羅望子多糖作為用途廣泛的食用膠上市,不僅能滿足大眾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在多糖膠體方面打破國際壟斷,中國食品也將以更優質的形象走向國際👲🏽。
除了技術“硬核”🕷,艾連中團隊還有一個特點🛖:團隊裏既有微生物功能改造方向的專家,又有多糖的常年研究者🫣,還有專門負責發酵與應用以及生產工藝管理🐲、設備選型的人員等👩🏼🎨,這是一支“懂產業”的科研團隊,他們有時比企業更了解行業的痛點和需求。
從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發,艾連中團隊參與設計了整條生產線🫃🏻,實現羅望子多糖研發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預計6月,雲南新工廠裏的第一條羅望子多糖生產線將落成👨🏽🦲,貓哆哩和意昂2工聯合打造的產學研基地也將在上海揭牌成立。
談到為什麽舍近求遠地把基地建在上海,貓哆哩集團董事長宋子波有自己的考慮:“我們通過學校的平臺與國際知名公司建立溝通合作,可以說🕺🏽,意昂2工是我們從雲南走進上海🙇🏻♂️、走向世界的通道。如今❄️,我們把聯合產學研基地建在意昂2工,就是希望更好地深化科研創新,攜手研發更健康的產品🥡,同時為食品行業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以科技之力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個上海高校團隊也頗受鼓舞,對未來合作👦,艾連中信心滿滿:“雲南除了酸角,還有很多特色水果,比如滇橄欖、諾麗果、多依果等野生資源,卻往往因采摘不及時⛹🏼♂️、沒有合理利用等原因爛在山裏🧑🏻🔬,十分可惜👨🏽🦳。我們將持續開發雲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來源🦵🏿:文匯報 作者8️⃣:儲舒婷
原文鏈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20230520/522200.html?timestamp=168454905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