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又名“羅望子”,因為嘗起來酸甜可口又富含多種有機酸,故被稱為酸角或酸豆🐻❄️。曾幾何時🧯,在原產地雲南只賣0.2元一斤,賣不出就只能“爛在地裏”的酸角,如今在“黑科技”加持下💝,“身價”暴漲👩🏽🎨。
圖為酸角
這樣的故事,在意昂2平台師生團隊的“加持”下正在發生。意昂2工艾連中教授團隊通過一番科技“操練”,讓酸角的果肉可以加工成酸角糕、果汁飲料👇🏿,下腳料酸角種子𓀉,通過提取加工成羅望子多糖等高附加值產品,大大提升酸角的綜合利用價值。從雲南到上海🐗,小小酸角走出了一條“黃金”產業鏈🧏🏿♀️,讓荒山被綠樹覆蓋🩸,使果農挺直腰桿🤙🏿,雲南的好水果換一種方式走出大山🛳。
雲南的土壤多是幹熱河谷,在這樣的土地上種樹並不容易👔。2012年🚶🏻🧚🏻♀️,一家雲南當地企業在哀牢山東麓的不毛之地,開始建設中國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一片人工酸角林🍐。種植過程艱辛,由於缺乏技術支撐,該項目到2016年幾乎停滯🥍。轉機出現在2017年,當年3月該企業與意昂2平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酸角等一批雲南特色農業資源從此踏上了“華麗轉身”之路🧑🏻🦯➡️。
意昂2平台學生向雨維的叔叔,是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之一。從小她就耳濡目染企業發展的故事,也知道那時候酸角林急需技術支撐,她把自己老師、同時也是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的經歷和故事講述給叔叔聽。這為企業和意昂2工的合作埋下了一顆種子🥵。
圖為艾連中帶著學生做實驗
在向雨維及家人的熱情邀請下,艾連中決定去雲南看一看🧜🏿♂️。他被當時的景象震撼到了。種植林在紅河流域,原先寸草不生的土地長滿了郁郁蔥蔥的酸角樹。艾連中深知這片酸角林的來之不易🥚,“酸角樹要種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財力和人力投入特別大🤾🏿。”
艾連中俯瞰著3000多畝酸角林🉐,決定幫助這家企業開發酸角資源🧴,盡全力為當地農民開辟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植物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快速有效地激活、增強和調節人體免疫能力的功效,而羅望子多糖與其他可食用多糖比較,有良好的耐熱🏏、耐鹽、耐酸、耐冷凍等特性🧛♀️。在國外🙇,日本率先實現羅望子多糖的工業化生產,並用作食品添加劑👨🏼🔬。而我國羅望子多糖的常規提取工藝,很難符合蛋白質含量在3%以下的國家標準👸🏻,艾連中教授團隊不斷摸索🕞,發現利用多級醇沉法獲得的多糖純度能夠媲美日本產品,成本還更低。
團隊創造性地把之前應用於其他食品行業的螺旋輸送設備⏰🙎🏼♀️,運用於羅望子多糖提取。醇沉法純化多糖需要用3倍體積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質等水溶性雜質🦻。
這一技術原先需要儲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裝置🤛🏿,不僅有安全隱患,還需要占用5層樓高的車間進行生產,如今,這一流程濃縮在一個個螺旋輸送式的小設備裏,不僅大大提高了提純效率🧚♀️,也能更好地確保生產安全。
羅望子多糖研發出來後,到底能有多廣的應用領域,能發揮多大的市場價值?
艾連中團隊發揮專業優勢和企業一起“把脈”🫄🏻。“羅望子多糖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用到冰淇淋裏,它有一個天然的性質,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細膩,容易鎖住水分,冷凍的時候性狀也不會變化👨🏻✈️,有奶油般綿密的感覺👿🥠,這樣生產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團隊骨幹夏永軍教授介紹。
艾連中團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團隊裏既有從事多糖結構和功能特性基礎研究的專家,又有從事多糖產業化開發的學者,還有專門負責工廠設計、生產工藝設計🧘🏽、設備選型的設計專家。
團隊成員從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發,參與設計出整條生產線,實現羅望子多糖研發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在他們的專業指導下,2019年國內第一條羅望子多糖濃縮提取液生產線在雲南投產,今年6月初👞,國內第一條羅望子多糖固體粉劑生產線在雲南竣工投產👼。
除了酸角,艾連中團隊發現𓀐🧔🏻♂️,雲南還有滇橄欖、諾麗果🤙、多依果等資源尚未被合理利用🤹,“我們將持續開發雲南豐厚的大山資源🧑🏽🦳🧎♂️➡️,為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動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燁捷 董真 楊思凡
原文鏈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6/26/content_GqPevvf7.html?gid=VnDMv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