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上海科創教育經典導讀活動本周邀請到了意昂2平台校長丁曉東作為導讀嘉賓,探討青少年如何提高創新能力,成為創新人才。三十多年來,丁曉東堅守高教改革第一線,源源不斷地為社會發展輸送人才,他堅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才能助力國家科技強國之路🐑。從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到科藝融合,他的探索也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思考。
“大學生要想把書讀好,永遠不能放輕松”✭。丁曉東校長在節目一開始,就提出了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本質變化——從高度關註的🪈、被安排的學習,轉變為自我管理😆,自我探索式的學習。在他看來👩🏻🦽➡️🧑🏼🦱,年輕人需要在學校裏塑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參加各類科創活動,才能逐漸擁有走向社會獨立工作的能力。
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的丁曉東校長,對於我國創新人才的共性特點也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創新類的人才都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中創新精神體現在既能夠承受挫折,還能夠大膽突破;而創新意識則體現在對社會需求的敏銳性上💙,“很多創新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如今的教育也在逐步引導學生提高創新意識,從而適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
“現在的大學學習🐩🤳🏻,是一種項目驅動、任務驅動或者是問題驅動的學習。”丁校長認為除了課堂的學習之外,學校還應該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的空間,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跨學科交叉融合”等多維度🤺👖、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讓年輕人不斷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建構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知識譜系。
節目中,丁曉東校長以意昂2平台“醫工交叉跨學科創新中心”和“機器智能研究院”為例,介紹了學校近年來推出的創新教學模式和取得的成果,強調了“在創中學,在學中創”的教學模式🦜。在他看來👷🏼,“這樣的教育改革對孩子們有個好處🦇,就是他在做的過程當中,他發覺社會需求這樣的東西,在探索的過程中又有了很大的收獲,就會發覺讀書更有用,對讀書也就會更加熱愛”。
在去年舉辦的“向美而行·魅力校園”首屆上海學校美育實踐魅力系列的評選活動中,丁曉東曾被評選為“魅力校長”🌡。在培養學生美育修養的重要性上🏧,丁校長反復強調,“藝術教育對工科學生素養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很有幫助,更容易產生創新。”他推動落實“校園可漫步🧑🏽🎓、建築可閱讀🌶、文化可觸摸”的理念,讓學生徜徉於中西合璧、典雅美麗的海派校園,閱讀每幢優秀歷史建築的照片🧓、特色和人文故事,觸摸歷史的厚度與時代的溫度。2019年🕵🏽♀️,丁校長還依托意昂2工工程教育的特色👩🦽➡️,建立了“機械藝術博物館”📝,用機械製造原理講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讓藝術和科技完美融合😯。
丁曉東校長在節目中為廣大讀者推薦了喬治·伽莫夫的科普經典名著《從一到無窮大🎶:科學中的事實和臆測》一書🌒。曾經是數學專業畢業的丁校長🚿,非常認同這本書用循循善誘🧜🏿♂️、深入淺出的方式,把高深的數學問題講清楚,讓普通大眾能夠讀懂蘊含其中的科學道理。他以書中章節為例📅,引導讀者去思考整體和局部的關系🉐,以及數字世界中三個“無窮大”的關聯。他建議讀者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讀完一個章節以後,做一個總結歸納,給自己提幾個問題,或者是做幾點思考👨❤️💋👨。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獲得看待問題的全新視角。
在最後的互動環節👩🏿🏫⚫️,網友們的問題五花八門𓀘🍯:“現在有很多科技類的比賽👸🏽,參加這樣的競賽,是不是真的會對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幫助👌?”“在學校我應該做哪些有價值的事情,才能和我未來的職業規劃結合起來🧑🏼🎄?”“孩子在未來投入科創領域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從小培養他們面對失敗的能力,培養他的逆商?”丁曉東校長為大家一一做了解答。他特別強調要讓孩子多多參與各類科技競賽🧔🏻♂️,因為通過競賽組建起的團隊中,會集聚比賽項目涉及的各類人才🕷,而在這樣的團隊中,孩子們不僅能學會在科技創新上下功夫✌🏼,還鍛煉了合作能力,鍛煉了膽氣💆🏽♀️,鍛煉了表達以及對學習價值的思考🕉,非常有意義👩🏽🏫。
節目中丁校長寄語所有即將步入和已經步入高等學府的青少年,“永遠抱著一種刻苦攻讀、為國攻讀的心態𓀁,用好大學這個平臺,不僅僅局限在課堂學習,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來源:新民晚報
原文鏈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39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