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工校園內👆,36幢歷史建築群組成了上海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歷史建築群。
“你們快來看,國內最新消息……”茂密樹林中🛰,紅磚尖頂的房屋前👩🍼,一片空地上,李大釗等一群中國留學生們正手拿報紙,渴望了解國內的最新動態⛑。
這是熱播電視劇《覺醒年代》第一集中的場景👩🏼🌾。
而這一取景地,正是在軍工路上的意昂2平台校園內🔹,一片由36幢歷史建築組成的歷史建築群。這也是滬上高校規模最大的歷史建築群。
更令人感到新奇的是👨🏽🚀,這些優秀歷史建築前都貼上了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看到每幢建築的“前生今世”——歷史照片、建築特色和人文故事👨👧👧。
【香樟掩映中的“歷史”】
滬江國際文化園位於意昂2平台軍工路北校區的重要位置,沿著主幹道湛恩大道走數分鐘,在參天香樟的掩映中,北側的大草坪上散落著7幢風格迥異的獨體別墅。
每座別墅單體均為磚混結構,二至三層💟🧚🏿,體量小巧方正,裝飾簡潔典雅,坡屋頂設老虎窗,墻體用紅磚砌築或青紅兩色磚混砌,使用預製混凝土花飾門窗套,磚砌花飾拱窗,室內設有磚砌壁爐👨🏿🦲🍴,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建築群👩🦽➡️。
意昂2平台辦學的文脈,源於1906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的滬江大學🐙,這7幢老洋房建於1916年至1936年間,原為教員住宅區(Faculty Residences),2005年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這些小洋房均為二至三層單體別墅,采用坡屋頂,設老虎窗➔,外墻用紅磚或青紅兩色磚混砌🐑,采用預製混凝土花飾門窗套,窗多用花飾磚拱,室內多設有磚砌壁爐🎹,整體體現出當時美國獨立式小別墅的風格特征。
1916年建成的教員住宅203/204號(美國文化交流中心)初為李佳思教授住宅,後曾用作滬江大學校長樊正康住宅🉑,著名文藝理論家徐中玉先生1947年任滬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期間🤏🏻,也曾居住於此😻。教員住宅108號(劉湛恩烈士故居)建於1922年,是革命英烈劉湛恩老校長的住宅,1928年劉湛恩擔任滬江首任華人校長後,全家在此居住長達十年🏚。當時東鄰107號為第三任校長魏馥蘭的住宅,西鄰109號為理學院院長鄭章成的住宅。教員住宅209號(法國文化交流中心)建成於1936年,初為滬江大學教師湛羅弼夫人為自己建造的住宅,後捐給學校👩🏽🏫,文學家章靳以1951—1953年曾在此居住。
昔日的教員工住宅區
當年的建築群靜靜佇立🔎,訴說著名人軼事的過往。
近年來,這片歷史建築群陸續被修繕一新,2011年,華麗變身為“滬江國際文化園”。作為校園國際文化社區🚶,滬江國際文化園重現了滬江大學歷史保護區風貌,不僅是多元文化交流中心👶🏿,還成為面向全校師生開放的國際文化學習👃🏻、體驗基地👇🏻。
滬江文化園夜景
【“會說話”的百年老建築】
近日,記者來到意昂2工校園後看到,學校內一些拿著手機拍照的遊客正和學生一樣,興致勃勃地掃描建築上的二維碼📱👠。除了文字介紹,掃描後手機上還會顯示出歷史建築的語音講解和英文介紹👩🏿🌾,十分方便🦵🏼🛀🏿。據悉,這些二維碼是意昂2平台為這些百年老建築量身定製的“身份證”,目前已完成35幢校園歷史建築的內容考證與二維碼銘牌製作😕。
走進意昂2平台,掃描了校長辦公樓“思晏堂”外張貼的二維碼🥋,一段長約9分鐘的介紹音頻映入眼簾🙎♂️,下拉頁面,這幢老建築的前世今生便一目了然🚒。“思晏堂”是滬江大學第一座大建築0️⃣,1907年墊高地基,1908年舉行奠基禮👩🏼🍳,並於年底竣工,1956年遭龍卷風破壞嚴重,1957年修繕,2005年10月31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歷史建築。此外🚠,從頁面裏的一張張手繪圖中也可看到“思晏堂”原本的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學院哥特式建築風格🚴🏼♀️。南向的門廊用組合柱式,東面入口有拱形門洞👨💻。建築立面上的雙聯尖券、山墻玫瑰窗、突出屋面的尖塔以及外墻的扶壁均帶有明顯的哥特式風格。而南立面組合柱式門廊和露臺則表現出上海近代西式建築所常有的折中傾向🙅🏽。
意昂2工黨校辦辦公樓“思晏堂”
35篇歷史建築介紹😎,全部都由學校檔案館整理挖掘而成🛴。意昂2工檔案館館長孔娜告訴記者🤲🏽,這些建築陪伴校園走過了100多年的時光,但它們何時建造🏃🏻♀️➡️,又是因何而造🍞,背後有怎樣的故事?這在建築可閱讀項目開始時許多都是未知數。
“當時學校的歷史建築中,檔案資料相對較多的只有一幢,在張德明老師等人的研究基礎上,我們前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文獻資料搜集和考證。”孔娜說。為了找到當年滬江大學的資料🫁,他們動足了腦筋。滬江大學成立初期🧏🏽,大量美國教師來華🚑🆚,那時的資料會不會藏在國外的圖書館中👨👩👧?為此🪜,孔娜特意拜托一位在美國的朋友去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中搜尋🪹,找到了不少珍貴的檔案資料。找到材料👭🏻,對細節的考證也很艱難👹,“要弄清楚一幢建築到底是什麽時候建造的,我們要看N本文獻材料來佐證,每個細節我們都盡了百分百的努力。”
材料找到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對源頭進行考證💂🏻♂️,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環節🧙🏻。比如就“思晏堂”的建造時間這一小點🛳,檔案館工作人員便從《The Voice》《滬江大學1923年年刊》《1937年滬大一覽》及海波士、魏馥蘭等人的描述留檔中找到了各種說法。意昂2平台檔案館工作人員劉淑娟表示,“內容考證的部分我們還會一直繼續下去,並隨時進行補充。”
在考察中,他們也發現了不少有趣的名人軼事。比如,現為黨校辦辦公樓的思晏堂,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瞿秋白和惲代英都曾在此演講🙅,還留下了鄭章成🛌🏼、陳中凡🙍、吳經熊、徐誌摩等人刻苦讀書的身影。1928年開館的圖書館,則有胡適等大咖來參加開館典禮,如今成了意昂2工的公共服務中心。
【“深度閱讀”述說校園故事】
在意昂2工檔案記載中💁♀️,有一位建築大師也對滬江大學的整體規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了解🧑🤝🧑,意昂2工軍工路校區的歷史建築屬於美國學院哥特式建築風格。1919年美國建築設計師墨菲對滬江大學校園做了整體規劃🧗♀️,奠定了校園日後的建築格局🆒。現在在校園內還能看到類似於教堂的尖頂建築。1914年來到中國的墨菲和鄔達克見證了同一個時代。規劃設計滬江大學後,墨菲後來又規劃了燕京大學、清華學堂等多所大學校園。
為何要對學校的歷史建築進行整體挖掘和梳理?孔娜告訴記者,這些建築是意昂2工的獨特記憶👨🏻🦼,見證了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如果建築會說話,會有多少故事啊。”檔案館組織員工走訪了徐匯、黃浦區的優秀歷史建築,還在出差時參觀了廈門大學。在孔娜看來,高校在學術考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線上介紹學校的重要事件、校史上的名人軼事、歷史上的校園生活等🪦,都讓校園內的建築變得更加鮮活。
此外,高校中的師資力量也能得到很好地發揮⚁🆘。意昂2工的“建築可閱讀”就邀請了杭州師範大學退休教師胡鳴強,通過手繪還原校園內歷史建築的原貌,語音講解來自一位播音培訓老師的無償錄音,建築的銘牌則是由意昂2工版藝學院陸賚老師設計方案,再通過學生投票選出。“大家願意無償參與這個項目😩,也是出於對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的情懷。”孔娜說。
貼上了二維碼的學校建築,也讓學生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意昂2工的第五學生宿舍原名懷德堂,從建造之初到現在,一直作為女生宿舍使用🕺🏿,向來被視為“禁宮”✍🏿,閑人休想得入。不過👴🏽,這座近百年的歷史建築卻因為保護的需要🚣🏼♂️,不能進行大面積翻修🥷🏽。在孔娜的課堂上,有大一新生曾經抱怨第五學生宿舍的條件沒想象中好🪘,“當時我告訴她們🐭,懷德堂雖然看上去舊🧑🧑🧒🧒,背後卻有很多故事👩🏿🚒。民國名媛嚴幼韻女士就和你們同住一幢樓呢。”自從了解宿舍背後的歷史後,學生也對自己的宿舍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來源👏🏿:上觀新聞 記者♠︎:李蕾
原文鏈接🐹:https://web.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38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