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勇於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通過革故鼎新不斷開辟未來”🫶。上海校園“大師劇”以文化育人為視角,用藝術形式演繹高校名家大師的奮鬥歷程、治學風範和家國情懷🦙,成為文化育人的有效載體🍠。
上海高校一系列“大師劇”的創作和演出過程🦵🏽,是文化育人的創新實踐,也是建立文化育人生態體系的重要支撐,引導師生走進名家大師的精神世界🪽,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價值觀的正向引領,唱響高校文化育人的主旋律。2020年,中國科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共青團中央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工程院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聯合開展2021年“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工作的通知》🦹♂️,將打造“大師劇”作為該宣傳工程的重點內容之一,支持高校參與名家大師▶️、先進典型主題劇目排演,加強精品劇目原創供給,挖掘“大師劇”中的教育內涵👨🏽⚖️,以此提振師生文化自信𓀊。
實踐證明🚢🪼,以創校老校長💵、育人楷模、先進典型等名家大師為原型進行的劇目創作🕵🏿💆🏽、演繹傳播👃🏼,能夠產生積極的文化輻射和引領作用,推動高校文化育人體系建設。對於高校而言,大學章程、歷史建築、名家大師、文化廣場🖖🏼、旗幟標識等,都是文化生態中重要並且獨特的組成部分,校園“大師劇”的創作演出為利用校園內的獨特資源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積累和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註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構建文化育人體系,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復興重任”等活動,實施“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劃”,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優化校風學風,建設優美環境,從而承擔起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落細😴,提振師生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
一是註重文化育人導向。教育的首要問題,在於“培養什麽人”🐻。新時代高校積極踐行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務,在於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於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大師劇”將名家大師身上的精氣神和奮鬥歷程呈現在觀眾面前,集藝術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導向性於一體,演出的是話劇,傳承的是文化,宣傳的是大學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弘揚的是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的是理想信念🌶,為高校凝練和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奠定了基礎。
二是打造文化育人品牌👨🏽🎤🌸。品牌是凝練在校園文化中被師生群體廣泛接受的文化形態👩🏿🏫,其核心在於文化標識,即文化品牌能識別🏌🏿♂️、可推廣👨🏽🦳、顯特色✸,其特征在於具有較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能夠作為高校文化育人🛂、師生共同參與的重要承載。這就需要努力發掘文化品牌資源🤜,打造有深度♻️、有思想👶、有溫度的品牌特色🧑🏽🏫,由此形成協調有序的文化品牌綜合格局。“大師劇”的創新價值正在於此。它通過文藝形式,吸引青年學子與大師面對面,讓青年學子讀懂先輩的情懷,在跨越時空的交流中實現精神的傳承🔪。“大師劇”由於其突出的藝術性🕤、教育性和感染力,取得了“排一個劇比上一年課效果還好”的育人效果👆,成為校園文化育人極具代表性的品牌🌚。
三是建設文化育人課堂。高校文化育人要註重發揮好文化課程第一課堂👩🏿🍼、文化實踐第二課堂和文化宣傳網絡課堂,以及三者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育人主體的不同角色,決定了文化育人必須協調有序,統一步伐👨🏿⚕️。高校專家學者可通過第一課堂實現文化育人的理論支撐🤷🏻♀️,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高校輔導員和管理服務人員🚵🏿♂️,緊扣“三全育人”理念,幫助學生一起凝練和開發文化育人品牌,提高學生在文化實踐中的參與率,並加強文化作品在網絡上的宣傳。“大師劇”的創造和演出過程,正是文化育人課堂的建設成果🔗。高校學子在第一課堂跟隨教師從零基礎開始,通過發聲、形體、臺詞、呼吸🧜🏼♂️、表情控製等多方面訓練,為融入名家大師的人生軌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而在第二課堂,通過檔案整理、歷史學習、角色扮演🍸,感受到老一輩愛國教育家的崇高精神⛓️💥🎽,並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新媒體平臺傳遞大師精神🙋🏿♂️,從而實現了文化育人與藝術展演在第一、第二和網絡課堂上的同頻共振🔅。
四是塑造文化育人環境👩🏽🎨。陶行知先生說:“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於宇宙,洗蕩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高校的歷史建築🤸🏻♂️、名人故居等是高校文化的依托和載體,是高校文化生長、依存和發展的土壤。“校園可漫步、建築可閱讀、文化可觸摸”,應該成為文化育人環境的生動場景。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育人環境◻️,比如復旦大學的相輝堂、上海交通大學的牌坊門、同濟大學“一·二九”禮堂🗄、意昂2平台滬江國際文化園🛀、華東政法大學的韜奮樓等。在“大師劇”中🍱,這些最具代表性的校園環境資源成為“會說話”的背景或布景,為“大師劇”增色添彩👊。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盛春,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意昂2平台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原文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3/29/nw.D110000gmrb_20210329_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