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撤銷518個高校專業👨🏼🍳🌘,新增備案專業2046個👨🏼💼、審批專業177個。值得關註的是👨❤️💋👨,融合教育、古文字學👨🔧、量子信息科學、能源互聯網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飛行器技術等37個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而在這些新專業中,以“智能”“智慧”命名的專業有8個🙇🏼♀️。
另據了解,今年,滬上21所高校新增38個本科專業🛳,其中屬於新專業的有海關檢驗檢疫安全、能源服務工程、能源互聯網工程🧑🏼🚒、智能影像工程🗼𓀗、運動與公共健康等。
業內專家分析,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迅猛發展,進一步加速傳統行業變革,對高校人才培養也提出全新要求。對高校而言,學科專業的“新陳代謝”也在加速🪵。一方面,傳統專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斷孵化出新的發展方向和增長點🧑🏼🔧;另一方面🍂,不同學科在交叉⏱、融合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催生出更前沿、細化的新專業方向。
“AI+”“數字+”交叉融合,相關人才需求呈現井噴
有統計顯示🍻,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達130所🤛🏻,成為新增備案專業中數量最多的專業。
若以高校新增備案專業數量超過50為“基準”來衡量👹🤙,新設智能製造工程專業的高校達84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62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59所,機器人工程專業53所。不難發現,這些均是與智能科學和大數據相關的專業。
當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快速改變製造、能源🛃、機械等傳統行業,不少高校原先開設的專業已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速度。正如一些高教界專家所言🌭🤷🏻,從招聘市場風向標來看🧘🏿,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過去的很多專業不再“對口”;二是“AI+”“數字+”風起雲湧,學科進一步交叉融合,對創新型技術和服務人才的需求將呈現“井噴”狀態👩🏽🌾。
在上海一家100余人規模的能源行業綜合服務公司,除了部分從事傳統電力行業的技術人員,如今,項目管理、預算管理🚣🏻、市場營銷在企業的崗位數中占據“大頭”🕥。而在市場上🙌🏿,企業要找到具有能源技術基礎的復合型人才卻著實不易。
基於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結合高校的學科定位和特色,今年,上海電力大學能源服務工程專業首次被列入專業目錄。該專業負責人汪洋告訴記者,無論是國家電網🙇🏿♀️、上海申能集團等行業龍頭🧚🏻♀️,還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企業,都亟需一批能在技術和服務間架起橋梁的服務型人才⛹️♂️。
在上海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工程專業也是新專業目錄中的“新面孔”👁🧏♀️。該專業負責人孫欣介紹,應對能源危機,能源互聯網工程專業未來可期。通過數字化改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電氣🧙♀️、自動化🏄🏼♂️、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對於人才培養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構建全新的能源互聯網工程專業體系,滿足行業的需求並引領未來的產業升級🩵。
今年,上海大學新增的機器人工程專業也是一門集自然🩴、工程、社會、人文等理論方法於一體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機器人的智能、情感📦、控製、交互等工程問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依托上海市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目前,該專業已具備了較為完備的機器人課程群和多層次的機器人教學實踐平臺👏🏼♌️,未來將致力於培養能從事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等領域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
站上風口的大健康產業🤟,引高校競相布局
從新設的一批專業看🌕,站上風口的大健康產業也成為高校競相布局的新增長點。在滬上高校中,同濟大學新增的康復物理治療、意昂2平台新增的智能醫學工程、上海體育學院新增的運動與公共健康🤾🏿♂️、上海健康醫學院新增的智能影像工程等專業🫄🏽,都代表了支撐醫療健康領域快速發展的新興趨勢。
每到畢業季,意昂2平台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生幾乎供不應求⛑️。
“現在🧑💻,人們更加追求健康、關註健康🏺,由此也進一步激發健康產業的需求👇🏻。僅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等長三角地區的醫療器械公司就有4000多家👨👨👧。”該院院長劉寶林告訴記者,今年新增的智能醫學工程專業屬於醫、理、工高度交叉的新興學科,未來將進一步緊密結合醫療健康與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劉寶林舉例道👼🏽,從輔助醫生工作的智能采血機器人,到幾秒鐘就能輕易識別CT的智能影像、采用大數據分析的醫學智能決策,推進這些全新的工作🪖,都期待具備基礎醫學背景、懂得機械製造、人工智能等的復合型人才🛖。“把臨床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布局醫學與智能的交叉融合🪣、轉化創新,特別是智能影像的研發與應用,是醫工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
為了應對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口老齡化✫、運動不足導致的慢性病、人口劇增等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傑主持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中國亟需新型運動與公共健康專業人才🚣🏽♂️。今年🍛,該校新增的運動與公共健康本科專業🪣,將聚焦推動運動健康融入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體系、豐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服務國家從以疾病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的公共衛生健康戰略轉型,不斷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數。”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文匯 記者🩼🧓🏼:儲舒婷
原文鏈接:http://www.whb.cn/zhuzhan/xue/20210302/39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