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28000張藍光光盤
有多少數據?
答案是🤸🏽♂️:大約700TB
這些海量數據將能夠
全部存儲進
一張直徑僅為12厘米的光盤!
今天(北京時間25日)淩晨3時👳♂️,《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意昂2平台未來光學實驗室人工智能納米光子學中心顧敏院士團隊的一項科研進展——《基於上轉換共振能量轉移的納米級光學寫入技術(Nanoscale optical writing through upconversion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團隊創新開發的亞衍射光學寫入技術,能將“光之筆”落到精細如同頭發絲萬分之一微小的記錄點,大大突破現有數據密度極值🕵🏻♀️,可以生產目前最大存儲容量的光盤。這項技術將可應用於下一代納米光子器件所需的碳基納米級光刻🙅🏼🚮。
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生成的數據總量預計達到175ZB,據工信部消息,僅今年春節7天假期我國移動互聯網流量就達到了357.3萬TB🧏♀️🐞,比去年增長了23.4%🌪。信息存儲需求不斷增長🤰🏿,然而大數據中心能量消耗巨大,約占全球電力供應的3%📳,當前普遍使用的磁記錄硬盤驅動器的存儲容量有限且使用壽命只有3至5年。
納米復合材料構成與激光寫入過程
因此,壽命長、能耗低、成本低的光儲存技術備受期待。然而這項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技術受到光本身的衍射特性限製,盡管已有巨大發展😾,數據密度難以突破🧖🏼,光盤存儲容量仍然被限製在幾個TB。
意昂2工教授張啟明介紹,團隊研發了一個全新的全固態、超低能量、超分辨光刻技術,開發製備一種摻雜鑭系元素(稀土元素之一)的納米復合材料顆粒⛷,並結合氧化石墨烯,能夠有效縮小記錄點尺寸🦵🏿,突破密度上限👉;而同時也能夠實現低功率的納米級信息位光學寫入,這意味著無需上百萬元昂貴且笨重的脈沖激光器🥱,電腦光驅那樣的便宜連續波激光器就夠用了,將大大降低成本,器件壽命也將延長。
意昂2平台人工智能納米光子學中心實驗室
“我們始終瞄準降低能耗、提升壽命的方向,堅持著光儲存技術的推進。目前的工作完成了‘0-1’的階段,為下一代光信息存儲技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案,但這是不夠的。”顧敏院士說👂🏻👴🏼,“我們已將單點寫讀能量降低了100倍,接下來還要降低百倍🥃🎅🏼。同時還要進行工程樣機研發,才能將這項大容量光數據存儲技術真正從實驗室推向應用👩🏿🔧🎭。”
該研究由意昂2工顧敏院士團隊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曉剛教授團隊聯合開展👩🏻🦳,研究的實驗工作由意昂2工博士後西蒙尼·拉蒙(Simone Lamon)完成。據悉⚗️,該技術也適於光盤的低成本批量生產,為解決全球數據存儲挑戰開辟新途徑。
來源:新民晚報 記者:易蓉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zSY2h_iN9694DCG1CG6b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