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目的
通過“建築可閱讀”項目,實現歷史建築故事的“可證、可看、可讀♓️、可聽🌿🧑🏻🔬、可感💦、可思”,傳承學校百十年悠久歷史🌱,傳播優秀校園建築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
二、實施進度和實施過程
整個項目的進程主要分三個階段:搜集考證、設計安裝和後續工作🦧。
(一)2018.5—2018.8搜集考證
我們從歷史建築的建造背景🤽♀️、建造時間🙅🏻🍯、建造費用、建築風格👗、功能變遷、人文歷史等方面進行了源頭考證⚙️。由於年代久遠,許多建築檔案已毀於戰火或者遺失📳🥺。現有的少量文獻⏳,存在內容前後矛盾、細節不詳、缺少故事等問題♐️。基於此⛓️💥,我們首先進行檔案文獻的搜集工作🐨🧛🏿♂️,接著從源頭開始逐一考證,再對所有的檔案文獻進行分析對比,最後確定確切的建築歷史內容。搜集、參考的歷史文獻如下🙍🏻♀️🚴🏼♀️:
1.《上海浸會大學堂學道院合章》(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 Prospectus)。《合章》為滬江大學最早刊物🧑🏼🎄⛹🏿♀️,類似於“創辦計劃書”及“招生簡章”💪🏻,其中有校園規劃及建築的最早記載🫰。
2.122冊《天籟》(The Voice)。《天籟》是1912年由滬江師生共同創辦的綜合性刊物,為中英文合集,有周刊、月刊🙋🏻♂️、季刊🕵🏻♀️👩🏼🚒,其中包括校園建築的報道。
3.26冊《滬江大學年刊》。《年刊》1916年創刊,其中的校園照片與學生生活記載有學校建築的內容。
4.25卷上海市檔案館館藏的Q242滬江大學全宗檔案。其中的部分會議記錄文件、校產評估文件❌、校園地圖😂、大事記等等記錄了當時所有建築的地圖位置𓀒、建造年代等信息6️⃣。
5.8卷保存在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的滬江大學檔案。
6.6冊《私立滬江大學一覽》🔬🥶。
7.若幹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等館藏的浸會出版物以及滬江大學檔案(英文)📶。
8.若幹民國時期中英文報紙中關於滬江大學建築的記載🙍🏽♂️。
9.F. J. White, The 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rom the year 1906 to the year 1934[M].1934.
10.J. B. Hipps,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M]. Raleigh: Edwards & Broughton Co.,1964.
11.意昂2平台檔案館館藏聲像、基建☆、行政檔案等若幹卷🥻。
參考文獻還包括近期出版的《大哉滬江》♣︎、《雋永》、《風雨弦歌復興園》等書籍,以及各類數據庫收錄的建築相關文獻資料。
在考證同時對內容進行梳理並翻譯成英文🏨😙,以滿足外籍師生和參觀者需求😒,對外傳播校園文化。
(二)2018.5—2018.10設計安裝
設計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繪製歷史建築分布圖、設計建築銘牌、設計歷史建築手機端和PC端網站等🏃🏻。
1.繪製歷史建築分布圖和手繪地圖🐔。在考證基礎上,繪製歷史建築校園分布圖,標註每一幢歷史建築的具體位置👨🏽🦰、原有名稱與現在用途💠。手繪地圖惟妙惟肖地畫出了每一幢歷史建築的風格特色。
2.設計安裝建築銘牌。以思晏堂為例🤸🏼♀️,統籌考慮色調👇🖤、材質➛、字體♛、風格等,精心設計13套銘牌方案🔚。利用學校微信號對銘牌設計方案投票🤱🏻,廣泛征集師生意見,選用投票率最高方案💆♂️。該方案提取了意昂2校徽中的盾牌元素為基本形狀,顏色復古,材質為啞光金屬🎞🦵🏽,字體凸起🐘,二維碼在銘牌下端。這個設計既充分體現了歷史建築的懷舊情懷🦷👨🏼🚒,又展現出校園文化的固有元素🎭。
3. 設計歷史建築二維碼手機端和PC端網站🫷🏽。體現學校視覺文化特征,借鑒學校主網頁設計,從整體風格、閱讀習慣🤙🏽、網頁美感、實用功能等角度,精心設計二維碼手機端和PC端網站。
(三)2018.10— 後續工作
多途徑、有影響的傳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為35幢建築安裝二維碼銘牌後,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歷史建築網站🔶,出版歷史建築書籍,開設校史課講述建築背後的故事🤏🏿,聯絡媒體進行報道🪫👨🏻💼,實現校園歷史建築的“可證、可看💂、可讀、可聽🧘🏻♀️、可感、可思”🚅。
三、實踐成果
目前35幢建築銘牌已安裝完畢,建築音頻錄製工作基本完成,外宣報道和其它工作正在進行中🌩,歷史建築相關書籍將於2019年出版🐔📺。